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动员和组织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既要协调校园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又要疏通校外社区的关系;既要遵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又要尊重校内各院系、班级、社团的意愿;既要加大自身的投入,加强活动场所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又要充分利用校外的资源为我所用,才可能缓解影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类因素,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环境建设包括学校建筑、校园景观等校园基础性设施以及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软环境建设包括: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风尚等。不论建设何种校园文化,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对校园文化有个清晰的定位、全面的规划、深入的挖掘等,这样才能真正创建出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在百度百科定义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聚桥文化认为文化是人们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包括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做文化建设,就是把思想上的东西通过设计制作把它通过一个载体具体化、物质化的展现出来,通过内容设计、空间场景、氛围意境等各种元素调配出让人身同感受。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党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校园文化为青年人接受教育和个体成长提供了土壤和环境,不仅服务在校生成长成才,也将优秀文化的精神影响力延展到全社会,是当代中国的宝贵财富。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彰显主流精神、融合多元个性,将独特的文化气质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事业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学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应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它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从学校管理程序、流程以及便于操作考虑,可把学校文化分为1.学校观念文化、2.学校制度文化、3.学校行为文化、4.学校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会说话”的文化墙,打造校园新风尚。学校文化墙内容丰富,设计造型个性独特,图案鲜艳活泼,涵盖了国学、励志格言、学校介绍、办学理念、优秀学子、教师风采等内容。学校内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朗朗书声远离了围墙外的喧闹。走在校园中,能看到名人名言催人奋进;校园黑板报、走廊的墙壁、过道的两旁、食堂的墙壁、寝室内外,彰显出“仁孝文化 和谐教育 ”。校园内打造了会说话的文化墙,让学生们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来学习吟诵墙面上的文化知识。通过走廊文化墙这些地方来打造经典国学内容,不仅装饰了学校环境文化,还让国学经典在无声无息中走入学生们的生活学习中。
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所有这些,只有转化成学校师生的内在需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师生共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后,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否则,它至多是一些文字的堆积、几栋教学楼的拼凑,不能真正发挥感化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它将产生无穷的正能量,将会影响每位师生的言行举止,这也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之所在,也就是学校要建设具有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集合。主要包括学校的学生、教师和领导,使在精神财富、物质追求以及处事 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鲜明特性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校园改造、硬件设施等,成果文化——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学科设置等,精神文化——价值体系 、教育观念、精神氛围等,规范文化——学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纪律等。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由院系或学生组织的除教学之外的有关文学、艺术、体 育、社会实践等文化活动以及文化环境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整个校园对外形象代表的重要体现,文化建设的作用不亚于校园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只有完善健全校园文化,方 能将校园战略发展、校园快速发展拉入高速进程发展阶段,确保整个教学系统有条不紊的实施与前进。
在实际的建设规划中,人们往往强调如何保持和体现出某种设计的流派风格,而如今,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我们则应该在继承传统建筑风格和校园原有风格的同时,着重强调如何体现出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教育与教学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诸多元素与环节。应该说,这是一个建设规划立足点的转变问题。具体来说,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要体现出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氛围,而且它还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优化环境。这些体现即是校园规划建设理念的创新。同时,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我们还应具有对内、对外的开放意识,突出公众参与理念、特色理念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的特点标志:互相作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员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处有教员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教员的教育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助学理念、助学认识和行为对师生职员的影响不可以过低估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很大的。渗透性,校园文化,像温暖的春天的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员、学生、职员的观念、言行、身姿之中,渗透在她们的教学、科学研究、读书、做事的身姿神色和感情中。
建设和谐学校校园文化,既是治校的理想,又是治校的方略和机制,同时也是治校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因此,建设和谐学校校园文化,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智慧启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丰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日益凸显。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特色是优势,特色是品牌,特色是生命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对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人格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