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把师生指引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具体意义是指在学校发展历史和社会需求的条件下, 师生们把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然后形成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成为学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校园文化强调师生的互相尊重、关心和学习,重视满足师生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常常 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可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风以化人”是指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学校教育不仅要开发 学生的智力,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指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学校是传递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场所,学校自身的发展也是文化的累积过程,尤其是传统老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格调和布局。传统拓展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中融入现代性,现代性中体现历史的积累。现代性是学校的活力,学校的历史积累是宝贵的,但是学校发展又是必需的。虽然学校精神文化应当随历史发展不断吸收时代精神,但它们都有自己历史渊源,有着凝聚了学校基本精神为学校成员引以自豪和刻意弘扬的优良传统。优良传统是维系学校精神的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发扬的价值,其实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学校精神文化也只有通过继承的方式,才能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是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对学校办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协调,这常常是具有历史传统的老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场面宏大,实则缺乏内涵,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活动收效甚微。校园文化活动以艺术体育类居多,学术科技类和思想文化类较少,大多数高校对文化活动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内容层次较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过分在总结、包装上下工夫,忽视实效、带动和引领。部分高校在品牌文化活动的培育上急于求成,一味地追求活动数量,缺乏对活动的战略规划,只期望能够快速打造品牌,而没有考虑活动本身的内涵价值。一项品牌活动初见成效,就急于进行宣传报道,取得媒体效应和关注度后就不再重视甚至不予理睬,进而又开始设计和包装新的项目。重娱乐轻思想。
基础教育的学校文化,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共性特征往往来源于对传统优秀文化成果(民族的或世界的)的继承,来源于对最基本的教育规律的理解,来源于现实社会中政府政策的规定性。共性质量,承载着把学校文化和其它形式的文化区分开来的基本功能,搭起了学校文化基本框架,由此可见,共性质量并不能造就其价值和魅力。学校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源自于其个性化质量。个性化质量发芽于学校文化生命性的深厚底蕴之中,生长在对多元文化成果的整合之中,发展在学校文化丰厚的动态生成之中。
各类文体活动因时制宜地开展,如春季的风筝比赛、乒乓球和篮球赛;初夏的文艺比赛、歌咏赛、教师篮排球赛;金秋的旗运会、体操赛、师生作品展;初冬的越野赛和年终的汇报展演。师生的参与面、参与率年年增高,成为全旗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置身于每次赛事之中,让你不仅惊讶师生是如此多才多艺,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校园文化的品牌效应逐步得到彰显。校园文化应为师生展现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自由灵性提供天地,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在这个天地中得以提升,这是全旗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把握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有力而有效的渠道。学校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原则,注重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精心打造独具特色与魅力的校园文化,不断促进学校的和谐、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制定规章制度;二是实施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朵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依据国家和上级领导部门颁发的政策、法令、条例,保证制度的一致性,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实施学校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学习认识基础上变成行动。2、实施常规管理,保持基本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性。3、制造实施规章制度的条件。4、要加强对学校制度的宣传,使师生正确理解各项制度的内容,以便得到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
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为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和学生组织团体的建设,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引导,各个方面彻底表示出来党的教育方向目的,各个方面推进素质有经验教育。而推进素质有经验教育必须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工作特长的发展创造空间,经学校研究赞成,在我校成立各种学生组织团体、兴趣小组。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助学水平的重要表示出来,也是学校个性吸引力与助学独有尤其的风格的表示出来,是学校培养符合时期要求的高素质有经验人才的外在需求。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发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帮助于师生竖立大局认识、责任认识和创新认识。
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既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也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师生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可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