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对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又是高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着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校园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充分认识其特征和功能,努力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谓校园文化,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指存在和发展于校园内的活动方式和意识现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成员的内在精神和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基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师生文明状态的总和,更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沃土。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史上的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设计校园雕塑的主题时,要考虑其自身的造型的艺术性;同时还要尊重校园的历史文脉,反映出每个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应处理好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与植物的配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校园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形成美好的意境。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平台,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以上途径,使失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二是邀请企业人士、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三是通过“走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学校文化的建设方向,从来不是某个领导者单一意见的反映,而应该要综合大多数成员的心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问题有真切的体认,因而学校领导者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更具个性色彩,更有生命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发其内在激情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应该有显眼的东西,让人一走进学校就能直观地看到,如雕塑,有特定寓意的建筑等。但在注重这些显在文化载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内隐的文化载体,如可以成立教育讲坛、班主任论坛、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沙龙之类的思想交流平台,因为这些载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更直接和更有效。
现如今,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场面宏大,实则缺乏内涵,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活动收效甚微。校园文化活动以艺术体育类居多,学术科技类和思想文化类较少,大多数高校对文化活动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活动内容层次较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过分在总结、包装上下工夫,忽视实效、带动和引领。部分高校在品牌文化活动的培育上急于求成,一味地追求活动数量,缺乏对活动的战略规划,只期望能够快速打造品牌,而没有考虑活动本身的内涵价值。一项品牌活动初见成效,就急于进行宣传报道,取得媒体效应和关注度后就不再重视甚至不予理睬,进而又开始设计和包装新的项目。重娱乐轻思想。
要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要办出特色来,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从物质环境到制度理念,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人们的举止仪表到教室的装饰布置,都应该给生活于此环境中的校园人一个具体可感的参考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从而使校园人积极地从周围环境中接受那些大家所公认的或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前,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尤其要注重党政之间、领导成员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和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协调、交流与合作,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学校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评估考核制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形成共识,从而形成办学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