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娱乐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的绿地、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是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样式,是一种人文景观,它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结晶影响着受教育者,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担保共青团、少年前锋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联系,支持团队团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激励联系实际创新活动方式。巩固课后科学技术、艺术、体育运动、娱乐活动,广泛团体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组织活动,每学年都应团体体育运动运动会和各种方式的艺术节、科学技术节及读书、读报、演说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开展多种方式的歌曲演唱活动。少量人的共同体地区的学校还应联系本人的共同体的文化、风俗和节日,开展具有人的共同体独有尤其的风格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独有尤其的地方,充分思索问题她们的岁数差别、地域差别和个体差别,非常符合各地实际,既表示出来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有意思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赞成方式主义。
学校文化形形式式,我们不仅仅是“坐下听”,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看”,能够参与其中,生发共鸣。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
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成长起着熏陶、导向作用。校园文化通过独特物质和精神文化让学生在接受各种优秀文化的同时,凝练形成新的文化观念,为他们拼搏进取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
校园文化是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的内涵意蕴。学校与社会任何单元一样,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和有统一目标的群体或单位。没有良好的制度文化,是不可能办好学校的。当管理体制与制度成为全体师生认同的,并融入进生活和行为习惯中时,管理体制与制度就成为一种文化,她是人本的、人性的、科学的,她又是严肃的、规范的、法制化的。从精神层面看,当管理体制与制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时,一切体制的规范与制度不再是约束,而是师生规范的和高贵的行为意识与准则,是内心尊敬的和严守的法纪与道德;从物态的层面看,当管理体制与制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时,她外在的表现则是以人文的宣传、环境建设的形式与内涵来出现。
对于学校文化的观念认识,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学校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员工及学生,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另一类是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的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教育学者郑金州在其著述中把学校文化界定为“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惯形成的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观念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包含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等内容,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为师生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核心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训三风。
学校文化的建设方向,从来不是某个领导者单一意见的反映,而应该要综合大多数成员的心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问题有真切的体认,因而学校领导者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更具个性色彩,更有生命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发其内在激情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应该有显眼的东西,让人一走进学校就能直观地看到,如雕塑,有特定寓意的建筑等。但在注重这些显在文化载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内隐的文化载体,如可以成立教育讲坛、班主任论坛、教研组活动制度、教师沙龙之类的思想交流平台,因为这些载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更直接和更有效。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有其强烈的时代性。第五具有超前性,校园文化主体往往有浓厚的探索动力,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潮、反映新需求,出现新动向,有其较强的超前性和活跃性。第六具有同一性,校园文化是一种非制度文化,其活动建筑在充分尊重学生文化选择的基础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校园中每个成员既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受授者),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创造者和传播者),具有主客体同一性。第七具有系统性,校园文化是在对外界各种文化吸收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科学文化为主导,以时代精神为核心、有政治和伦理文化作保证的统一的文化系统,有其相对规范的系统性。第八具有传承性,校园文化在某些方面(如校风、学风、教风、校园精神等)代代相承,表现出一种传承性。第九具有地域性,校园文化对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特色,所处的地方或区域文化将直接融入校园文化,因而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师生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可通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必将对社会主义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学校文化”既指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更指学校精神财富;既有显性文化,也有隐性文化;既有表层文化,也有深层文化。我们认为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文化是一种做事的方式;文化是一种影响力,文化是一种氛围,文化是一种信仰。要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必须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