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性是突出校园文化主题的关键。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中注意突出主题和渗透思想性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本身的要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改进方法,增强文化活动的思想性,把真理性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的每个环节中。
可以通过历史名人、革命先烈、道德模范等乡土人物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奋斗意志和道德情操;以我校为例,哈尔滨师范大学所在的哈尔滨市是东北亚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和道德模范,如张学良、赵尚志、李兆麟、王贵连等,他(她)们的民族情感、革命斗志、牺牲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活素材。可以通过东北历史古迹、革命旧址、纪念馆和博物馆等乡土物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历史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如金源文化遗址、“七三一”遗址、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黑龙江博物馆等。可以通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乡土精神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改革创新教育。如源于龙江大地并得到全国推广的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可以说,把富有乡情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乡土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是校园文化亲和力的桥梁。
在组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关的活动部分时,就可以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在校园文化原有内容基础上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有所发挥,有所拓展,可以通过武汉东湖发生死鱼事件和洞庭湖发生鼠灾事件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时事和事实,也通过激发学生对时事和事实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进而使其自觉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场”具有多层涵义,在此引入的是其物理概念,原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能传递实物间的相互作用。” 这里主要借喻学生活动的区域及相互影响的场景。融合生活场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主要是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从活动的预先准备到活动的组织实施,从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到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都要力求贴近生活、反映生活、融入生活,用生活事例、生活活动、生活体验、生活哲理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印证和诠释校园文化的所要传递的基本信息和内涵,进而使学生受到启迪,从真实生活中悟出深刻道理,从身边生活中体验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