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各有不同与侧重。因此,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与时俱进。通过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继承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提炼总结,不断丰富其内涵。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小学和幼儿园应侧重童趣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结合,抓好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应注重时代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抓好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实践教育。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可以是特色文化的展示,在墙面中融入当地的文化资源、人文底蕴、生态风光等;可以加入色彩斑斓的装饰;甚至可以与学生产生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墙面“开口说话”。学校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之核心。将其呈现于校园的显眼处,比如大厅的墙面,或是建筑的外墙,对师生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由表及里的精神蕴养。在校园墙面的设计中,融入当地的社会人文或自然生态等特色,呈现一个递进、有层次的空间,氤氲当地人文的历史渊源,或是自然明媚的生态风光。装饰缤纷的色彩与童趣的造型,让空间饶有趣味,吸引学生交流于此、学习于此、成长于此。建设高雅别致、丰富多彩的校园墙面文化,能集中反映校园的文化精神与灵魂,能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内涵的精神与灵魂,予以雕塑化、图像化、艺术化,更好的陶冶学生的 情操,凝聚师生的精神力量。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具有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个性多样、人生观还不成熟等特点。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面对文化精华与糟粕、先进与低俗、传统与外来共存,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等社会现象,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学校教育应力图营造积极向上、反映学校特色=适应学生需要的校园文化,以引导学生趋利避害,成为存真,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抵制非理性的庸俗文化的伤害,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广大师生,从一切为了广大师生潜能的发挥为出发点,撑起广大师生生活、学习、发展、创新的空间。当前,特别紧迫的是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许多学校办学中实际追求的“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率,为了学校的一切‘荣誉’”的现象,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真正得到落实,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办学根本真正“入脑、入心”,得到贯彻落实。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大学也应该具备超越于世俗利益的精神力量,传统的中国教育精神对于师者的严苛要求,实际上赋予了教育本身具备超越现实、勇于探索、追逐梦想的精神与力量。教育是追逐梦想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教育才会成为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有梦想的人,首先是一个有变革精神的人,能够不囿于一时一事的成见与束缚,勇敢地异想天开;与此同时,更是敢于践行的人,能够以自身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力量,在广袤天地,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在当今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培养这样的人,有想象的头脑,有智慧的方式,去构思、去规划、去逐步实现自身价值,承担时代与社会所赋予的使命,这是大学的责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是大学精神的所在。
学校应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名人雕塑、学校标志性雕塑和励志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建设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
首先具有先进性,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文化”或“先锋文化”。其次具有理想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理想主义文化,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青年学生的本性是理想主义者,校园社会的外在封闭性和内在开放性为青年人理想主义精神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有其显著的理想性。第三具有适应性,校园文化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生社团为基础,创造自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因而容易根据时代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和完善自身,有其较强的适应性。第四具有时代性,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有其强烈的时代性。第五具有超前性,校园文化主体往往有浓厚的探索动力,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潮、反映新需求,出现新动向,有其较强的超前性和活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