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仅是最有梦想的青年群体,更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以良好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真正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增进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强化校园阵地意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让校园里的所有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这是学校文化设计的生命线,自然也成为核心理念策划必需的条件。核心理念一定是为各自学校量身定制的,一定要符合这个学校的办学属性、传统积淀、文化气质、发展方向等。就以语言表述的风格来说,比如一所历史老校,其核心理念就要体现出厚重感;高中或职校的核心理念就不宜像小学那样过于“小清新”。至于内涵,那更是必须在本校的文化土壤里筛选、凝炼和表述。如今有少数文化设计公司向不同的学校兜售相同或相似的理念,一套方案能卖几家,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适切性”意味着,学校核心理念策划只能是一对一的“手工活”,不可能批量生产,更不可能搞“批发”。这一点尤其希望引入设计公司的校长们注意甄别。
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格调、全校的精神面貌、教书育人的氛围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
注重传统,挖掘特色,整体规划,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改革、创新,又要形成稳定的传统。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可以把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设施、观念、制度,如典礼、仪式、节庆、校徽、校歌、校训、校风、规章制度、塑像、典型建筑物等保护固定下来;在适当的场所设计一些名人的题词、警句、格言;塑造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密切相关的教育名人的形象;设置校园文化墙、文化长廊,文化石,大型雕塑;整体规划学校的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和社团活动,适度开展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整体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实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三风”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推动学校前进的精神力量。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校园文化是师生成长发展的环境与内在动力。常常我们见到挂在墙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或“校训”等标语口号。其实,学校的“三风”也好,“校训”也好,这些精神的东西,本质与外形都是文化的内容。“校风、教风、学风”或“校训”在一定意义上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式,又是一种动力,推动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为它既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引导,又是一种约束与规范;既是一种追求的目标,又是已经形成的一种群体精神与作风。她是看不见的,她又是无处不在的。看不见的从师生的言行中、生活中体现,看得见的是通过标语、图片、艺术作品、环境建设等物化的呈现形态,让师生浸润、体验,并在工作与生活中表现和创造。
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美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倡导学校这样的价值信条:“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叫教育”。我们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各项建设,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引领学校不断走向优秀、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校园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传播人类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最前沿,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它具有凝聚作用,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使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贡献;校园文化又具有引导作用,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给广大青年学生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和思想品质;高校校园文化还具有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可以对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