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学校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中硬件文化建设,一般是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物质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实体,都能反映出学校各种教育价值理念。而物质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对校园内的走廊文化墙、宿舍文化墙、教室文化墙、景观文化、宣传栏等进行建设,每一个区域布置着不一样的文化知识,让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给予师生们不一样的文化教育,让他们能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提升自己的素质。
从校本理论转化成为富有校本特色的行为实践,再从行为实践升华为更完善的校本理论,倘若没有创新的链接,学校文化无疑是无源之水,势必枯竭消亡。学校文化与生命密切关联,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引擎。只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其特质,才能引领我们找到学校文化构建与发展的正确方向,掌握实践的方法,让学校文化在适宜生命的逻辑系统中生长,使学校文化走上生命价值不断彰显的康庄大道。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有其强烈的时代性。第五具有超前性,校园文化主体往往有浓厚的探索动力,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潮、反映新需求,出现新动向,有其较强的超前性和活跃性。第六具有同一性,校园文化是一种非制度文化,其活动建筑在充分尊重学生文化选择的基础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校园中每个成员既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受授者),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创造者和传播者),具有主客体同一性。第七具有系统性,校园文化是在对外界各种文化吸收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科学文化为主导,以时代精神为核心、有政治和伦理文化作保证的统一的文化系统,有其相对规范的系统性。第八具有传承性,校园文化在某些方面(如校风、学风、教风、校园精神等)代代相承,表现出一种传承性。第九具有地域性,校园文化对不同的学校,有其不同的特色,所处的地方或区域文化将直接融入校园文化,因而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校园文化就其模式而言可分为显形样式与隐形样式两大类。比如,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园中的显形文化。而隐含于学校师生、管理人员自我意识中的价值概念、教育观念、归属意识,以及群体心态、集体舆论、教学风格、管理作风、精神氛围、校风、班风、传统等,则可以称为校园的隐形文化。
现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国家支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成为国家、学校、企业的重要战略,那么校园文化如何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传统文化是历史积累沉淀的产物,传统有着与当今社会不一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传统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的初衷,弘扬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精神。传统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精髓,代表着旧元素!校园文化本身就是随着时代科技先进的东西不断添加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校园文化代表着新元素!新旧元素的碰撞融合给我们迸发出更迷人的效果。旧元素是我们从无到有的根,新元素是我们发展上来的树干,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我们就像是无根漂泊的浮萍,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留存就没有当今的文明。
学校要把校歌、校训、校徽图案及说明、教师誓词、学校简介、学校格言、学生口号等这些学校文化精神建设的主要方面,布置在学校各处宣传专栏和教学楼内,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校园。学校里的图书馆、阳光书吧、班级图书角时时都向孩子们张开怀抱,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孩子们在书香里得到熏陶,润泽,在老师的引领下品味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为了营造一个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美校园,让师生在思想品德、法制观念、人际关系、习惯养成和美育修养等方面受到感染、激励和熏陶,我们在做校园文化建设之前都需要精心提炼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办学理念。比如“学而知 知而行 行而恒 成习惯”的教育理念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也叫做外显文化,它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 :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校歌、校刊校报、橱窗、板报、雕塑、学校建筑、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等。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校园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
国内各学校都兴起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校园文化硬实对一个学校影响巨大,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般来说校园文化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境界,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才能真正去思考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第三个境界是高级境界,只有极少数名校达到此境界。这些学校有一个高境界的理想和目标,而不仅仅是中级目标(如初中的中考、高中的高考只能算是中级目标),比如浙大从建校之初就围绕“求是”两个字来进行学校的建设,这些学校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高级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来开展学校建设,使得学校一开始便站立在一个更高点上,培养的学生自然也就更胜一筹。 这个境界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几代有识之士的努力和坚持。
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时断时续,说明仍然重视不够。黑板报可能还是几星期前甚至是一两个月前的内容。没有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一个学年也举行不了几次,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各种校园活动都终止。在农村学校里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有黑板报、班会、晨会,较好一点的有升国旗活动、校园广播站,偶尔举行一两次校园活动。总之,形式比较单调,没有完全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没能够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和精力渲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