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还离不开制度文化的保障。科学的制度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尤其是对学校的发展过程起着协调的作用。要结合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体现制度的有序性、针对性和养成性的特征。学校在教书育人活动中所形成的,与校园精神、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以拓宽学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为目的的各种讲座、学术论坛等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因为这些文化形式在呈现文化的丰 富性,传播手段的多媒介性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引导作用。但在三届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中,虽有《推崇名师,追求学术》和《院士是面 旗帜》等获奖项目,但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天体运行中行星与卫星式的关系。这一关系导致本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设的精神家园,前者却成了旁观者。
社团活动一直是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占据着学校校园文化的半壁江山。学生社团活动总体上开展得非常丰富,但学术氛围不浓、科学精神体现不够,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处于“蹦蹦跳跳”、“说说笑笑”阶段,缺乏深厚内涵。因此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团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浓郁、丰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学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削弱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应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校园文化墙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墙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始终受到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能集中反映校园的文化精神与灵魂。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然而,审视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将文化建设仅仅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
“一个主体”。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主体意识的确立,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设计和采取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条主线”。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为主线,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二是以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三是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为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的学生,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实施,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给予学生情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做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快乐生活、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三项评价(教师、家长、学生)。
在组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关的活动部分时,就可以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在校园文化原有内容基础上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有所发挥,有所拓展,可以通过武汉东湖发生死鱼事件和洞庭湖发生鼠灾事件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时事和事实,也通过激发学生对时事和事实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进而使其自觉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校园文化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正是由于校园文化这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思路更开阔;知识面更宽阔。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提高上有着孵化器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味外,还要重视“人”的塑造。它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就是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虽不具有表层物质环境文化和中介层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由于其精神已渗透或附着在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以致由它透视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