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它包含了学校校园的历史传统和被师生所认同的文化观念、生活理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和个性,是校园文化的巨大精神财富。同时具有凝聚力、感染力、震撼力和创造力,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为之奋斗。特色文化和办学个性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校园雕塑应该把学校的特色文化体现出来。许多学校在注重学校优良传统继承的同时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挖掘出校园特色文化。校园雕塑作品的营造,增加了校园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使得徜徉于校园中的人都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校园中的文化。
学术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为促进教学相长,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地,并在校园环境布置和烘托学术氛围,如在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场所,橱窗、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内容;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创造精品学术论坛;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了教育的阵地,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三点一线”扩展到整个校园以至社会,同时也突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要充分重视学校领导层的决策和导向,强化执行层的引领和落实,切实做到党政齐抓,系部共管,师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浸润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把体现学校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从而实现一所学校的精神、价值、作风和理想追求。
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是学校追求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在学风教风督促方面做的较为良好,有定期的课检以及建立了学风督察小组。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有同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希望学校能改善这种情况,也希望同学们能对此建言献策。校园师生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确定了“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成长服务”的办学原则,依靠人并发展人,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每一名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与素养。学校的大部分同学综合素质比较高,都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日常道德修养,但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例如教室桌椅乱涂乱画、车辆乱停乱放、故意损坏公物等,更有甚者,在公共场合做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例如吸烟、大声喧哗。希望学校采取相应措施使这些不文明现象消失。
最首要的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招魂”,就是确立鲜明而校本化的核心理念。只要我们真正确立了科学的核心理念,并把它作为贯穿学校所有办学思想的红线,再加上行为系统的完全跟进,加上物质形态的完美展现,使办学的理念、行为和环境建设形成由核心理念统领的“价值链”,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价值链”,那么学校文化就必定具备鲜明的战略个性,从而使学校文化力大大提升,使办学的综合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这么说,核心理念的确立,是整个学校文化战略策划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
学校文化建设使得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营造出良好的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氛围。凝聚学校精神的标志随处可见,体现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的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成为亮点。校园里学生牢记校训、咏唱校歌、佩戴校徽成为习惯。学校建筑设计、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开辟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文化墙,融入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进一步彰显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增强师生对学校特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环境文化一般都是在指某事物的周边的环境,今天我们聊聊学校的环境文化。学校的环境文化能够体现出创造者自身某种价值、信仰并且能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受的客观存在物,它既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
在环境建设中让墙壁与花草说话,让师生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书香校园环境中,着力于校园“教育文化长廊”建设,时时处处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向上、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欲。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墙壁。校园的墙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职工情操和素质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串联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形成完整的一套校园文化整体。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精髓,通过制定具有时代特征,又富有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与特色以及长期的发展目标的校训成为号召、激励、鼓舞、鞭策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校园文化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