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培养和发展目标,并服务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当前,许多陷入“同质竞争”恶性循环的学校,最迫切要解决的:一是校长要清楚自己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学校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对于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有一个清晰的办学思路和明确办学目标;二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要迅速从比较简单的升学率指标丰富拓展提升到树立名师、培育人才、创建特色、构建名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更高的期望值上来。学校办学既要争取“短期效益”,更要着眼于“长远效益”,做到两者兼顾,把 “创名牌”、“创特色”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导向。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并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文化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具有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个性多样、人生观还不成熟等特点。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面对文化精华与糟粕、先进与低俗、传统与外来共存,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等社会现象,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学校教育应力图营造积极向上、反映学校特色=适应学生需要的校园文化,以引导学生趋利避害,成为存真,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抵制非理性的庸俗文化的伤害,提高学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也叫做外显文化,它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 :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校歌、校刊校报、橱窗、板报、雕塑、学校建筑、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等。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校园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
校园文化的特点标志:互相作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员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处有教员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教员的教育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助学理念、助学认识和行为对师生职员的影响不可以过低估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很大的。渗透性,校园文化,像温暖的春天的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员、学生、职员的观念、言行、身姿之中,渗透在她们的教学、科学研究、读书、做事的身姿神色和感情中。
校园文化的建设非一旦一夕之功,纵观到现在截止的校园文化建设内里本质意义,一些献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公司主要供给雕塑小品、校园形象辨别系统等一些外在的服务内里本质意义,针对校园文化深层次涵养的服务内里本质意义相对极少。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除了要充分发挥校长、教员、学生这三类主体的力量外,也要充分调动学校职员、社会人士的力量。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去挖掘这些个主体的隐藏力量,使之变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合力。比如,行政管理者的管理育人隐藏力量,后勤工作担担任职务务的人的服务育人隐藏力量,家长协助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隐藏力量,资深专家、学者对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增进隐藏力量等,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学校的政策、制度,领导人的身姿神色和工作方法,教员的协调合作精神,学生的昂扬进步情形等都可直接影响到这些个隐藏力量的挖掘和发挥。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大效益来自于学校对各个主体隐藏力量的最大挖掘。
校园文化墙是每一所学校精神文明、校园特色的核心之一。如今,随着经济、文明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的精神风景线,让墙壁“说话”,是校园文化墙的“职责所在”。校园文化是利用学校所有的墙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学生,是一幅有主题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但情深意切,融入了知识、教育、艺术性于一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魂,是一种很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校园文化墙设计建设就是把这种使学校师生“成功”的文化的外在表现。建设校园文化墙一忌“一日之功”。它应该是校园文化“水到渠成”的彰显。建设校园文化墙二忌“呆板杂乱”。它应该是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丝语。“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