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充分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校园空间中使用具有文脉底蕴的色彩,有助于学生直接体会校园精神,增强对学习环境的心理认同感。所以色彩既是一项标志性工作,也是延续学校历史与未来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探讨校园空间中的色彩时,需要重视色彩选择的功能性问题,而不仅仅立足于艺术。功能性色彩,能够按照不同的主题、功能,清晰划分校园区域,使之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通过对色彩的使用,以达到提升学生注意力和减少视觉疲劳等目的。色彩的使用不仅以美不美为测度标准,更需要研究其对学生大脑以及他们成长的影响,研究其与该区域文化主题是否切合,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进行学习和保证身心健康的环境。色彩本身就是一种形象艺术的浓缩语言。在色彩搭配合理的文化空间里,创造出一个有着全新的、出色的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每一墙面、每一角度,都能收纳进教学空间范畴,作为一种学习空间和一种学习机会。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更容易将其看作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双赢”的目标得以实现。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使校园文化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透漏出苍白,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热情,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者-——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也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也就不能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学校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办学者应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应局限于实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是娱乐目的的狭隘认识。诚然,校园文化是有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娱乐功能,但这些功能充其量只有其功能的最低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它更深的内涵。
班级是学校文化的洼地,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最终都要汇聚到班级中来,因为班级是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但就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来看,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者多,而对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以及学生个体文化开发研究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潜源。学校文化是一个生态的链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 ——个人文化,缺少了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个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不完善的。让文化产生功效的最好方式是活动与课程,一方面可以设立校本节日,如科技节、艺术节等;另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如:晨会课程、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等。有人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十大好玩课程,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①读书节;②体育节;③远足节;④感恩节;⑤科技节;⑥电影节;⑦游戏节;⑧英语节;⑨ 白雪节⑩欢乐新年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喜好就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进步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除具有校园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应具有多元性、整合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征。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阅览室、雕塑、墙壁画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件建设”,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投入。否则,校园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只能束之高阁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
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学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问题,以至于体制、机制上不健全,工作上不协调,效率不高,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实际效果。
校园文化的特点标志:互相作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员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处有教员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教员的教育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助学理念、助学认识和行为对师生职员的影响不可以过低估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很大的。渗透性,校园文化,像温暖的春天的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员、学生、职员的观念、言行、身姿之中,渗透在她们的教学、科学研究、读书、做事的身姿神色和感情中。
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学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问题,以至于体制、机制上不健全,工作上不协调,效率不高,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实际效果。
品牌文化活动的建立对于校园精神、校园风气、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五)认识整合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等方面都具有规范作用。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是在不断的模仿并通过在集体环境中的认知、分析、对比而逐渐形成的,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规章制度及文化氛围的要求时,它会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矫正,而优秀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调节矫正的标准。与此同时,品牌校园文化活动自身蕴藏着丰富各异的民族文化、艺术元素、人文科学等内容,学生通过思想的交汇与碰撞,不断整合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校园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创建丰富优美的环境文化,更需要不断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这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是文化的本质体现。校园文化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校园的丰富文化必须在师生的生活中得以体现,渗透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学生的人生发展。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对于本校校园文化的热爱,他们的行为彰显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他们的思想与校园文化的内涵相融合,那么这所学校校园文化的创建就是成功的。从创建校园环境文化,到创建校园物质文化,再到创建校园制度文化,最后创建校园的精神文化,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之中求真求质,这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